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人潮涌动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众里寻千百度那人就在相亲会人潮涌动处。
2、里约著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人潮涌动,其中大多为占地利优势的阿根廷球迷。
3、虽然少了往昔人潮涌动的热闹场面,由于普法“网点”增多,市民们学法用法的热情高涨。
4、春运时节,人潮涌动,排着长长的队,望着远远的窗,揣着满满的钱,等着急急的票,守着苦苦的心,站在队伍最后,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叫龙的传人…
5、国庆节这天,妈妈带我去逛东门。大街上车水马龙,商场门口人潮涌动,就连路边的小摊也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人群,哎哟!热得我比蒸桑拿还难受。
6、坊市占地面积极大,人潮涌动,萧南一路走走停停,耳闻目睹之下,对钱物交易的了解,也是渐渐加深。
7、今天下午,大连甘井子区安盛购物广场,人潮涌动、人声鼎沸,一场家庭图书交换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
8、已经日上三竿,路上人潮涌动,熟悉的街道已经盖头换面,市中心两座高架桥飞贯南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9、众多自由行游客和自驾散客畅游南岳衡山,南岳景区人潮涌动,南岳大庙新春祈福人气旺盛,游客接待量大幅度增长。
10、因为那里臭气熏天,各种难闻的气味夹杂在一起,加上人潮涌动,汗水混杂,还有路边随处摆摊设点的小贩和游客来往随手扔下的垃圾,那样的脏乱,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11、?东部华侨城内人潮涌动,到处欢声笑语。
12、历尽波折旧金山华埠夜市重开人潮涌动买气旺。
13、黑压压的一片人潮涌动中,你就像是启明星,生动明亮。就算是站在远处也一眼就能看见。你向我走过来,带着一身旅途上沾染的尘埃。
14、山西展馆人潮涌动特产成了“香饽饽”。
15、看着人潮涌动,我知道,总会像我一样迷路的人在寻找着不寂寞。
16、东盟博览会进入第二天,吸引各方观众来到各个场馆,洽谈贸易,现场人潮涌动。
17、洛杉矶中国城年味儿浓采购旅游人潮涌动。
18、如果白天是人山人海、比肩接踵,那么晚上就是人潮涌动、掎裳连袂。
19、灯耀人面夜如昼,烟花爆竹绽清流,龙腾狮舞闹上元,锣鼓喧天响宇宙,呼朋唤友结伴行,人潮涌动挤街头,彩灯谜语欢歌骤,春风邀君元宵游。元宵节快乐!
20、带你逛人潮涌动的台北年货大街。
21、国庆佳节歌嘹亮,赞美祖国多豪壮。红旗招展神州舞,鲜花缤纷竞开放。人潮涌动观胜景,海陆空军多雄壮。国富民强人盼望,如今愿望达成心欲狂。建设祖国捍家邦,众志成城无可挡。祝愿。
22、唱哭你的不是声音不是歌词不是舞台不是音响不是人潮涌动,是那些回不去的尘布时光。
23、俄文明信片的老照片清晰显现当年汉口茶码头的繁荣景象,码头上人潮涌动,岸上的挑担者、推车者,江边装满茶叶的货船真实再现了昔日汉口的繁忙。
24、近日,春到沈阳,天气回暖,沈阳中街刘老根大舞台仿佛感受到了春的温度,豪车队频现,人潮涌动,火爆异常。
25、芝加哥半圆形剧场里拥挤不堪,热浪滚滚,人潮涌动。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