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药物说明书时,会特别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往往会列出药物在上市前和上市后所有出现过的不良反应,让人抓不住重点,其实我们最应该关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下面对非布司他不良反应进行总结:
常见不良反应:
皮肤:皮疹
胃肠道:恶心
肌肉骨骼系统:关节痛
严重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
肌肉骨骼系统:急性痛风发作
肝脏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
非布司他降尿酸作用强,不良反应少,是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的首选降尿酸药,很多痛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有一些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导致非布司他中止治疗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因此在用药期间如果出现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酱油色尿、黄疸、瘙痒等肝损害症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如果转氨酶超过参考范围上限3倍以上,应中断治疗,并调查可能原因。
2019年2月末,美国FDA对非布司他提出警告,声明长期服用非布司他可能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并建议将其降为二线降尿酸药物,作为别嘌醇治疗失败或不耐受患者的替代用药,因此,不推荐有缺血性心脏病、心衰、甚至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非布司他,并建议服药期间应监测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症状和体征。
痛风患者的肌肉、骨关节等组织中有大量的尿酸沉积,服用非布司他治疗初期,血尿酸急剧降低,组织中的尿酸盐也随之快速溶解,导致痛风发作频率增加,因此,非布司他应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使尿酸平稳下降,避免尿酸波动导致痛风发作,治疗初期,也可以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小剂量秋水仙碱预防痛风发作。
在非布司他治疗期间,如发生急性痛风,无需中断治疗,以避免尿酸波动,可以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小剂量秋水仙碱,缓解痛风症状。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提倡均衡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避免大量食用肉类、海鲜(如贝类)、动物内脏;
鼓励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多饮水(每日2000ml以上),减少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禁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