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虚伪的古诗句有“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兼并》
作者:王安石 年代:宋 体裁:五古 类别:论政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 。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古诗句有:
1、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
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译文:卑贱的人是不讲气节的,他们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喜欢想起给与别人的帮助或东西,厌恶想起对别人的强取。
2、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重利轻死。
不畏人诛,岂顾物议。
译文:小人***,利益为重死为轻,连被人***死都不怕的人,还能怕别人的议论么?
3、唐·孟郊《择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译文:虽然笑着但是未必和气,虽然哭着但是未必悲戚。表面结交,背地里关系生出荆棘。
古诗中有着形容人虚伪的诗句。
+ 1.《唐诗三百首》中有一首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说话虚伪应如此,应为我心已死灰。
”此诗虽然不直接表达“虚伪”二字,但通过对生活、丝与灰、泪等的描写,表现出人物内心乃至言行的虚伪,有着强烈的批判意味。
2. 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诗中提到的“野火烧不尽”,有着“人云亦云”、“花言巧语”的含义,形容人虚伪。
3. 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舟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这首诗中的“远影碧空尽”,也暗含着人心虚伪的意味,因为人的真实情感总是难以在时间和空间的尽头得以体现。
因此,以上例举的这些古诗词中,以各种手法揭示了人物虚伪的形象,可以作为古诗作品中的范例。
人心太假太虚伪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