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的俗语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5-11-22 20:21:59
“畏首畏尾”的拼音:wèi shǒu wèi wěi,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的原义是顾前顾后,十分戒慎恐惧的样子;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运用:
“畏首畏尾”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含贬义。
运用示例:
唐·房玄龄等《晋书·慕容魔传》:“孤军轻进,不足使勒畏首畏尾,则怀旧之士欲为内应,无由自发故也。”
明·冯琦《宋史纪事本末》:“臣僚畏首畏尾,多持两端,此不足与论大事。”
明·鹿善继《与耿朴公书》:“如以畏首畏尾之为忧,又非我罪本色矣。”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妹子平日但凡遇见吃酒行令,最是高兴,从不畏首畏尾。”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为何他们也畏首畏尾,不敢说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