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的读音:chú
滁的笔顺是点、点、提、横折折折钩。
滁字的笔顺图解
共十二画
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滁字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滁的拼音为chú,部首为氵,结构为左右结构,注音为ㄔㄨˊ,笔顺编号为441523411234。
滁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本解释 点此查看滁的详细内容
(名)用于地名。
二、康熙字典
滁【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陳如切《正韻》長魚切,音除。水名,出簸箕山,入海。又州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東晉曰南譙,北齊曰北譙,隋唐宋曰滁州。
三、详细解释
名词(1) 水名 。在安徽省东部。源出肥东县东北,折而东流,经滁县至江苏省六合县注入长江。本作“涂”,唐人改作“滁”(2) 古州名 。在安徽省东部,滁河流域,邻接江苏省,津浦铁路纵贯。特产“滁菊”、“滁州竹篮”。境内琅琊山风景幽美,为游览胜地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百科解释
滁,读音:chú,本意是水名。本作“涂”,唐人该作“滁”在安徽省东部。引申为古州名,滁河流域,名曰滁州。
五、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滁【卷十一】【水部】水名。从水除聲。直魚切说文解字注(涂)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繩。繩各本譌作澠。今正。牧前志作收。後志作牧。華陽國志竟作。李奇曰。靡音麻。收靡卽麻。常璩曰。麻縣山出好麻。收牧三字皆同紐。釋益州太守碑牧靡字三見。晉書亦作牧矣。益州郡牧靡、二志同。前志曰。南山臘、涂水所出。西北至越巂入繩。過郡二。行千二十里。水經注若水篇曰。若水、又東。涂水注之。水出建寧郡之收靡縣南山。縣山竝卽草以立名。山在縣東烏句山南五百里。山生收靡。可以解毒。涂水導源臘谷。西北流至越巂入若水。按涂水出臘谷。故漢志謂之臘。涂水、漢志說文皆云入繩。而水經注云入若水者、善長云若水、又逕越巂大莋縣入繩。繩水出徼外。南逕旄牛道。至大莋與若水合。自下亦通謂之繩水矣。諸書錄記羣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繩。正是異水沿注。通爲一津。隨納通稱也。水道提綱曰。金沙江卽古繩水。鴉龍江一名打沖河。卽古若水。金沙江出番地。至雲南姚安府大姚縣境合鴉龍江、至四川敘州府治宜賓縣西南境入於江。金沙自犛石山發源。至雲南麗江府境已四千二百餘里。自麗江至四川敘州府又二千五百餘里。源遠流長。所受大水數十。小水無數。其爲大江上源無疑也。玉裁謂多以金沙爲大江正源。然非禹貢崏山道江之旨。禹貢於河源江源皆舉其近者。聖人不尙
下面介绍下滁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关于【滁】字的组词有:
滁州西涧、滁州酿泉、
关于【滁】字的诗词有: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石屏路》、《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班春亭》、《奉和滁州九咏九首·游琅琊山》、《奉和滁州九咏九首·慧觉方丈》、《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幽谷晚饮》、《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泉石篆》、《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归云洞》、《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庶子泉》、《送欧阳员外归觐滁州舍人》、《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
关于【滁】字的书法图有: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我字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