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长相思》中 夜长人奈何 怎么理解

《长相思》

云一绢,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两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这周诗的典故是,南唐开国老臣周宗之长女,李煜的妻子娥皇。婚后不久,娥皇回乡探望双亲。此时恰逢秋雨连绵,秋风萧瑟,佳人离去,独守空帏,李煜就感到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他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便起身点烛.提笔铺纸.写下了这首诗来思念自己的妻子。

夜长人奈何,说的是夜很长无法入眠,但是也没有办法。就跟现代人失眠是一个道理,心理有事辗转难眠。

这要结合全文和创作背景来理解,否则字面意思就有点肤浅了。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大意如下:

一緺如云黑发,一梭玉簪斜插,淡衫轻薄罗裙配搭,轻皱双眉女儿家。

风声雨声交杂,窗外两三芭蕉滴答,漫漫长夜怎敌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应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当时生活在奢华的宫廷之中,并没有过多的忧心事,词中多反映了宫廷中男女之间的情感和情爱。

结合上述分析,最后一句“夜长人奈何”可以作如下理解:

1.想情郎:漫漫长夜怎么度过它。

2.怨情郎:为何让她长夜独守空闺。

3.秋思:秋风萧瑟,雨打芭蕉,让她难以入眠,何时可以度过恼人的长夜。

李煜的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长相思】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相传为大周后而作。词的上片写大周后回家省亲的情景,包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当时的眉眼神态等,写得非常细腻,可见词人心头有多么的不舍。

所以,才有了离别之后的感伤,“夜长人奈何”,“奈何”就是怎么办的意思,是说妻子走后,面对漫漫长夜,孤独一人,该怎么宽慰这份相思之情呢?类似于《长恨歌》中所写的“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当然,古典诗词讲究婉约,词人在下片并没有直接写这种浓浓的相思之情,而是宕开一笔,先写秋风多,再加上秋雨的凉,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种无人陪伴、无人温暖的凄婉悲凉。而那帘外风雨中的芭蕉就像词人自己一样,在风雨中备受摧残。

词人应该想说的是,连那尚有陪伴的芭蕉都无法忍受这凄风苦雨,更何况你走后孤枕难眠的我呢?夜晚的长度并没有变,只是词人的世界已不同往日。

这首词让人不禁想起了纳兰性德的那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只不过纳兰更多想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李煜想表达的是怀人之感,感情不通,但是写法还是颇有相似之处的,前面都借景抒情,到词的最后直抒胸臆,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词人为何如此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