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数学故事
发布时间:2025-08-29 00:28:19

1、篇一:独出心裁,我行我素

华罗庚上学期间,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常常独出心裁,我行我素。而且把作业乱改一通,但这些并不能掩盖他的天资聪慧。华罗庚的数学天才大大超过了他的同学们。他上初中二年级时,教数学课的是法国留学生王维克。有一次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几,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过了好半天,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王老师用眼扫视全班时,大部分学生都低着头,恐怕被老师喊起来回答。只有一个学生在桌上用笔紧张地算着。过了一会儿,这个学生果然举手要求回答了。他大声说:“是二十三。”王老师问:“大家说他回答的对不对?”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同学们只是惊奇地看着站起来的那个学生,他就是很不起眼的华罗庚。王老师说:“他答对了。”接着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我国古代算学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

在楚汉之争中,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还用这个方法点兵呢!西方数家尊称它为“孙子定理”。王老师一再表扬华罗庚是个好学的孩子,前途不可限量。从此,同学们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其实,这年才刚满 14 岁的华罗庚,根本没看过《孙子算经》。他完全是靠动脑筋,凭聪明才智计算出来的。王维克发现华罗庚是个数学天才后,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一步一步把他领入“数学王国”。经过许多年的勤奋努力,他进了清华大学,又去了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华罗庚终于成了一名自学成材的大数学家,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

2、篇二:干燥的**有多少发

有一天,数学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有四个好朋友,他们相约到森林里打猎,一路上,他们都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可是偏偏天公不作美,半途中突然下起了雷阵雨,四人成了落汤鸡。可等到雨一停,四人打猎的兴致并没有减少,于是他们检查了弹药**,发现一部分**已经无法使用,四人便把余下可用的干燥**平分了。打猎时,四人每人都发射了6发**,天黑了四人便带着猎物回家,途中四人清点了**数,发现此时大家剩下的**数,恰好是平分**时一个人所得的**数,现请问干燥的**有多少发?”

“老师,结果是32。”华罗庚马上站起来回答说。这让老师和全班同学都很吃惊,老师也忍不住问:“你看过这道题的解法么?”可华罗庚摇了摇头,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简单思考一下就能得出答案。”惊讶的老师请华罗庚给大家解释一下他的思路。华罗庚是这样分析的:“由于每人都发射了6发**,所以四人共发射了6×4=24发**,根据题意知‘剩下的**是平分**时一个人所得的**’,也就是说,把全部干燥的**看成四份的话,剩下的**就是一份,那么用完的这24发**就是平均分后的三份,由此可求出一份**数为24÷3=8发,全部干燥的**就是8×4=32发。”在一片掌声中,老师向华罗庚竖起了大拇指。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文字信息+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整理或转载,仅用于学习参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Copyright © 卖艺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