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武提出。该句出自《孙子·谋攻》:“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孙子论述进攻的理论时,强调了用兵方法是以敌军屈服投降为目的,不一定要用战斗这一手段。所以说百战百胜,并非是最完善的军事家;不战而能使敌军屈服,才是最好的军事家。后因用为以谋胜敌之典。
作者简介: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 你的二次元人物形象是什么(你的二次元少女形象)
- 栏组词(栏如何组词)
- 放松的英文 放松的英语和解释
- 教学实效性是什么意思(实效性是什么意思)
- 何猷君第二个字怎么念(何猷君第二个字怎么读)
- 新加坡多少平方公里 新加坡有728.6平方公里
- 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的意思(脱颖而出的意思)
- 潟湖(关于潟湖简述)
-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性)
- 血钻野燕麦功效与作用
- 忧郁的loli是什么游戏(galgame忧郁的loli)
- “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的南通园博园介绍
- ch3cooh电离方程式
- 我的世界领地指令大全(我的世界领地)
- 梦珂,网红梦柯出什么事了
- 马睡觉是怎么睡的
- 管仲列传(关于管仲列传简述)
- 党的基层组织是指什么?
- 分手后立马有新欢说明,分手后很快找到新欢的人
- 桂的组词有哪些(桂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