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的计算公式为:f=1/T
其含义是物质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常用字母f表示,其物理学单位是Hz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ν表示,单位为秒分之一,符号为s-1。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贡献,人们把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频率概念不仅在力学、声学中应用,在电磁学、光学与无线电技术中也常使用。
物理学上的频率:物质在1秒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常用f表示。物理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也常用千赫(kHz)或兆赫(MHz)或GHz做单位。1kHz=1000Hz,1MHz=1000000Hz1GHz=1000MHz。频率f是周期T的倒数,即f=1/T。而像中国使用的电是一种正弦交流电,其频率是50Hz,也就是它一秒钟内做了50次周期性变化。另外我们听到的声音也是一种有一定频率的波。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的就不为我们人耳所察觉。
数学中的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次试验,在这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nA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比值nA/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并记为fn(A)。⒈当重复试验的次数n逐渐增大时,频率fn(A)呈现出稳定性,逐渐稳定于某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事件A的概率.这种“频率稳定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统计规律性。⒉频率不等同于概率。由伯努利大数定理,当n趋向于无穷大的时候,频率fn(A)在一定意义下接近于概率P(A)。
数学中的频率计算:
拓展资料分类:频率又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如工频、声频、潮汐频率、角频率、转角频率、统计频率
多普勒效应:
与频率相关的我们常常会想到“多普勒效应”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当一辆救护车迎面驶来的时候,听到声音越来越高;而车离去的时候声音越来越低。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和医院使用的彩超同属于一个原理,那就是“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Dopplereffect是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Johann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资料来源: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 公职教师辞职后,养老保险怎么办
- 你的报应就是我前面是什么
- 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市
- 1997属牛多少岁结婚好 1997属牛女哪年结婚好
- 赵子龙哪年死的
- 情人节2022年几月几号 应该怎么度过
- 怎样找附近的家教老师
-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 面包会有的下句是什么 面包会有的的出处
- 美国全称
- 小爸小妈演员
- 历史上的赵姬的结局是什么 最后的下场
-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清明节有什么民俗活动么?
- 张三丰简介 张三丰简介内容
- 学Python需要英语吗
- 为啥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 腊八粥的来历由来和故事
- 六月六是仙家的什么日子 六月六是仙家什么日子介绍
- 高考体检项目需要裸检吗 体检用脱衣服吗
- 关于上网的好处和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