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吹落北风中
发布时间:2025-11-21 08:19:54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出自南宋末年诗人、画家郑思肖的《寒菊(题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寒菊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郑思肖,原名之因,南宋灭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趙)”的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居室题额为“本穴世家”,如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朝的忠诚。

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

《寒菊(题画菊)》此诗为七言绝句,是一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北方蒙古统治者俯首的凛然气节。

作于南宋灭亡以后,彼时郑思肖孤身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既不出来做官,亦不娶妻养妾,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

皆因对南宋之偏安心怀隐痛,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情结——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但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寒菊(题画菊)》。

郑思肖所作之诗、画等皆有奇气伟节,再分享给大家其他两首诗吧。

其一.飘零飘零书剑十年吴,又见西风脱尽梧。

万顷秋生杯后兴,数茎雪上镜中须。

晴天空阔浮云尽,破屋荒凉俗梦无。

惟有固穷心不改,左经右史足清娱。

其二.陷虏歌题注:德祐乙亥十二月廿八日作,又名断头歌。

城中生灵气如蛰,与贼为徒廿六日。

蚩蚩横目无所知,低面卖笑如相识。

彼儒衣冠谁家子,靡然相从亦如此。

不知平日读何书,失节抱虎反矜喜。

有粟可食不下咽,有头可断容我言。

不忍我家与国同休三百十六年,阅历凡几世,忠孝已相传。

足大宋地,首大宋天。

身大宋衣,口大宋田。

今弃我三十五岁父母玉成之身,一旦为氓受虏廛。

我忆我父教我者,日夜滴血哭成颠。

我有老母病老病,相依为命生馀生。

欲死不得为孝子,欲生不得为忠臣。

痛哉擗胸叫大宋,青青在上宁无闻。

自古帝王行仁政,唯有我朝天子圣。

老天高眼不昏花,盍拯下土苍生命。

忍令此贼恣杀气,颠倒上下乱纲纪。

厥今帝怒行天刑,一怒天下净如洗。

要荒仍归禹疆土,四海草木沾新雨。

应容隐者入深密,岁收芋栗供母食。

对人有口不肯开,面仰虚空双眼白。

欢迎订阅我的头条号——坯逆翘楚的盗闲居盗闲居中无佗,唯有坯逆翘楚之原创文学拙笔:小说、诗歌、杂文等。

用心写作原创文学精品,致力弘扬传统文化经典!

此句为郑思肖《寒菊》中的名句。

原诗为: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

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思肖即思宋,肖是赵的一部分,宋朝皇帝姓赵;字忆翁,号所南,皆表示不忘故国,思念故土。

郑思肖擅长画墨兰,花叶萧疏,不画根土,无根之兰意寓故土已被掠夺,南宋失去根基。

当我们对作者做了大致了解,再回过头来读这首诗,显然容易多了。

《寒菊》全诗托菊言志,隐含了诗人悲凉的人生遭际、高洁思想品格和挚热的爱国情怀。

我们不妨借用朱淑真《菊花》“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来解读此句,宁可在枝头抱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北风之中。

换句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发现,“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所体现的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道德修养和价值取向,其现实意义静水认为有三:一底线!没啥解释的。

在国家大义、民族气节等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向郑思肖学习,宁可枝头香,不随北风落。

二不必强求自己。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的付出一点也不期待回报吗?我们的牺牲真的没任何附带条件吗?我们的奉献一点也不希望得到认可吗?所以我们就要常常问自己,我们的坚守可不可取,我们的奉献值不值得。

美德必须提倡,但不是强制行为,美德带给人的应该是愉悦和自由,而不是苦闷和束缚。

三不可自欺欺人。

用美德做幌子,自己骗自己的人,在我们身边其实不在少数,他们总是热衷于拿自己与别人比较,比金钱、比权利、比女人,比不过怎么办呢?于是他们便会拔高层次、提升境界,开始在美德、精神等层面做文章,轻而易举就能从心理上赢得对方。

「静水笑沧笙//感谢您的来访//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关注/订阅」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文字信息+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整理或转载,仅用于学习参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Copyright © 卖艺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