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御使基本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监察部部长。左都御史,又称总宪,明清时期都察院主管,掌院事。左都御史古时任职人员有:舒常、阿迪斯、成德、傅森、禄康、恭阿拉、普福、特克慎、崇禄、百龄、德文、伊冲阿、穆克登额、普恭、诚安等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院长。左都御史,又称总宪,是明清时期都察院主管。督察院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及建议,相当于现在的人民。
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中国封建社会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叫做都察院,督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
在古代,遇到重大案件,需要由督察院、刑部、大理寺会审,称为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明清时期的督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等。
左都御史相当于什么官?
相当于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院长。中国封建社会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 都察院,左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
中国封建社会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 都察院,左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明代都察院设有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均为 正二品。清代以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其品级几经变化后定为从一品。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并辅佐左都御史工作,为正三品。
左都御史以左都御史为长官的都察院,除“职专纠劾百司”之外,还有两项重要职能,其一为天子耳目,即所谓的言官,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二为重案会审,即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三法司就是指刑部、都察院、 大理寺。
职称历史沿革
左都御史这个官职,最早设立于明朝。在关外皇太极时期,清朝沿袭这一职位,并继承左都御史背后相应的监察制度。当然,清朝入关后,为了适应新形势,便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变化。
明朝时,监察机构除了都察院的御史外,六部衙门又对应有六科给事中的职位。这些六科给事中地位不高,只有七品,但职权范围极广。除了专门负责对六部的监察外,六科给事中还可以参加廷会、廷议这类高级会议。如果是朝廷召开科举考试,还会让六科给事中去担任考官。
左都御史相当于什么官?
都察院左都御使基本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兼最高人民检察长、监察部,左副都御史基本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副兼最高人民副检察长、监察部副。
左都御史,又称总宪,明清时期都察院主管,掌院事。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设左、右各1人,正三品。十七年升正二品。洪熙元年(1425年)南京都察院设都御史1人。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寺谳平之。
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十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
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左都御史是明代官制中的一个重要职务,相当于现今的一级巡视员或者高级监察官。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地方的行政和司法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左都御史是皇帝对地方的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他们的权力极大,可以对地方进行、查案、议案、监督和处置等等,甚至可以对一些贪污和渎职进行严厉处罚。
作为历史上的重要职务,左都御史不能仅仅看成一种权力的象征,更应该重视其制衡和监督作用。在现今社会,类似左都御史的官职已经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职能部门来履行监察和纪律处分的任务。这些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不比左都御史轻,他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善于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和监督工作,保证公共权力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作为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领域都离不开监察和监督的机制,有效的监察和监督是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应该珍惜和加强监察和监督机制,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被侵害,推进国家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