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的拼音
发布时间:2025-09-20 00:03:01

1、祭(拼音:jì、zhài)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酒肉供奉神主。本义即向神灵、祖上献上供品,并举行仪式,表示崇敬、祈求***。后来演变为一种对已故之人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以上义读jì。祭又读zhài,原是古国名,现主要用作姓氏。

2、会意字。甲骨文中早期的“祭”字,左边是一块鲜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一个又(指手)。两相会意,表示手拿着肉在祭祀。可能是考虑到这样的会意并不准确,晚期甲骨文在其下增加了一个祭台“示”,并将“肉”旁变为“口”形。西周金文承袭甲骨文晚期的写法,但将“肉”旁变为“月”形。春秋、战国、秦代以及汉代文字中基本沿袭西周文字的写法。但在春秋、战国时期, “祭”字所从的“又”旁或可写作“攴”字。这是因为古文字中,“又”“攴”“殳”等字在用作表意偏旁时常可互换的缘故。这个字到秦篆阶段基本定型:上部为左“肉”右“又”(手),下部为“示”。现代文字基本沿袭汉代“祭”字的写法。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文字信息+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整理或转载,仅用于学习参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Copyright © 卖艺吧 版权所有